主持人:拼脑全球电商智库创始人 林喜德
嘉宾:
晋商消费金融董事长 王培明
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 安德雷斯·韦思岸(AndreasS.Weigend)
360金融集团总经理 徐军
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金定海
万表网创始人兼CEO 肖晓
林喜德:今天上午韦思岸教授已经就大数据用于用户行为预测做了演讲,下午各位嘉宾就消费金融和电商场景的结合做了演讲。接下来的论坛我们创新下形式,首先由韦思岸教授向各位嘉宾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。
韦思岸:我有一个问题问肖总,万表网是怎么成为最大的卖表电商的?
肖晓:我在做万表网之前,在银行系统工作了14年,银行最看重信用。所以我做万表网,也是最看重信用。创业五年来,一直坚持做最守信用的企业这个原则。所以才有了今天。
韦思岸:我换另外一个角度,问一下360金融,我很好奇,中国有很多很多的电脑用户,怎么样建立你的声誉呢?
徐军:我们觉得今天的金融,尤其是个人消费领域,覆盖面太小了,需要用钱的人拿不到钱。不需要用钱的人,无数人冲上去给他送钱。我们想改变这个情况。
360有两个优势,一个是用户,360安全卫士是中国PC端用户量最大的安全软件,我们手机助手是中国最大的分发市场,360是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,360浏览器是中国使用率最高的一个浏览器。我们有大量的长期用户没有信用卡,或者信用卡额度非常低,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。第二个是数据,因为我们跟这些用户在一起十年,甚至更长,我们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,我们知道谁是诚实的,谁是有能力的,谁的收入是增加的。谁的家里多了一个小孩,买了房子了。我们希望这个过程当中给他们提供财务安全,当他需要周转的时候,我们助他一臂之力。
本质上我们也在做一个提供安全的事情。只是我们提供财务安全,超越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上网安全这个范畴,归根到底,我们还是一个安全公司。
韦思岸:传统的银行,比如说工商银行,中国银行,他们有没有机会能够跟你竞争呢?因为他们有很多很传统的优势。
徐军:在我们看来,我们并不试图取代金融机构,我们跟他们建立的是一个合作的关系,例如说和晋商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,我们有用户,有数据,有风控,但是我们没有资本金。我们认为未来的互联网金融,会变成面对用户端,是很多互联网公司,但是背后,是很多传统金融企业在提供资金。
因为所有的金融都是要受制于持牌,受制于资金来源,受制于资本重组率的限制,这个方面,互联网公司跟传统金融公司永远没有办法抗衡。
林喜德:肖总告诉我,上周他们成交了一单生意,340万,可能几乎等同于一套房子了。我们很好奇,为什么用户会在上面成交这么大金额客单价的产品?
肖晓:首先要专业。要让消费者觉得你很专业,懂得很多手表方面的知识,然后给客户一些更好的手表、更加对口的推荐。
第二个是厚道。厚道是万表的企业价值观。举个例子,我们客服人员有一句话,宁愿公司吃亏,不能让客户觉得吃亏,这是我们的准则。万表做了五年,现在能够在网上做电商,没有假货,这个是可以直起腰板说的。至于说有今天的成绩,是时间的积累,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地积累。
林喜德:消费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服务,怎么跟银行做竞争,刚刚徐总回答了一部分,想请王培明董事长也讲讲。
王培明:银行获得资金的能力,优于互联网金融。它们不是对立的关系,是相互渗透、依存的关系。对于银行,它选择的客户群体是有银行的特色。消费金融恰恰是银行的补充。它是银行之外,银行不愿意做的,是获客成本比较大的,就是中低收入这一块的人群。
大家都知道,普通老百姓,包括上海这些生活待遇收入水平高一点的地区,清洁工这个群体肯定在银行办不了贷款,如果你想要获得贷款,会给你很多附加条件,抵押、担保是必须的。但消费金融就能够去做。
所以消费金融公司跟银行不产生直接的竞争。从客户渠道来讲,没有竞争。让消费金融公司和传统银行竞争去,我想这个本身也不现实。
我觉得未来会是融合,怎么去把它的渠道把它的资金有效地融合到消费金融领域来。银行发起的消费金融公司,基本上在资金的来源上,应该说是不会出现大的问题。如果我们再加上信贷的一些工具的使用,类似资产证券化等业务,资金的流动性就会释放出来。所以我认为未来是合作型的,绝对不是对抗型的。
韦思岸:能不能介绍一下消费金融的场景,能不能更多地介绍一下?
金定海:消费金融场景,实际上首先是消费场景,然后再形成金融的植入。
举个例子,前两天跟朋友去买个电视。导购说加大概三百多保费的话,可以延长电视保修时间,但我那个朋友拒绝了。买回电视之后要安装。安装人员在安装时告诉我朋友:“你买的是互动电视,软件特别容易受损,我建议你买个延保。”我朋友被说服了,为什么?因为有了购买的理由。
所以我想,消费场景变了。不同的场景当中,根据刚刚肖总讲的,要根据专业的理由。
林喜德:王董事长怎么看?
王培明:场景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,就是渠道。未来的场景一定是两个方向,一个是线下的,实体渠道;一个是线上的,虚拟渠道。线下的场景,就是传统银行多年在做的业务。线上的场景,我们叫互联网体系下的消费金融。
场景怎么去固化?我们会深入挖掘合作伙伴的客户。例如线下,我们有百货类的合作伙伴,它有消费场景;线上,奇虎360有游戏等场景,实际上百货类的也在往线上转移。
在座的各位,只要有意愿合作,就是未来消费金融的场景。通过线上消费场景的固化,可以实现:我付费,你拿产品走,后面还款。
有一个思路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不同的阶段固化。从婴儿、娃娃开始,到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甚至成家立业,再加上未来的上有老下有小,这个生命周期,不同的环境下,不同的场景,我们都能满足客户的需求,给他提供优质的体验。
林喜德:什么叫消费场景,其实就是跟你衣食住行产生相关的就是消费场景。消费金融跟消费场景结合点在哪里呢?只要在这个场景当中能产生消费,就可能跟消费金融产生关系。
下面的环节,我们反过来,台上四位嘉宾,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一下韦思岸教授呢?
金定海:我想问个个人的问题,韦思岸教授是腾讯的顾问。也是阿里的顾问,我想你有没有微信?你有没有支付宝?
韦思岸:两个都有,我有微信,但是我不用支付宝。
金定海:你用微信有没有支付的行为?
韦思岸:对于我来说不太容易,因为我基本上在海外。所以在微信上支付有点困难。我之前尝试过大概一千块钱。
金定海:所以反映了一个问题,美国的移动支付角度来讲,他们支付的手段不如我们来得更加充分。有一些功能,他们没有。所以这一方面,我们中国的消费金融,应该说是在前面的。应该给自己一点掌声,应该给自己一点自信。
韦思岸:我完全同意金教授的观点,昨天在北京首都机场,我在星巴克买了一杯卡布奇诺,然后我开始用现金付款,其他人都是拿手机付款,刷一下就可以了。
林喜德:您觉得支付宝,比如说目前它如果跟美国PayPal对比的话,支付宝更好一点,还是PayPal更好一点?它们的差别在哪里呢?
韦思岸:支付宝的芝麻信贷,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给他们一个牌照。芝麻积分的话,可以根据消费记录、行为,判断用户是不是能拿到这样一个贷款。但是美国的PayPal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。这个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。PayPal没有像支付宝这么深入人们的生活。
林喜德:顺着这个问题,再往下挖一点。第一,是不是说整个中国的金融创新,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?第二,支付宝,在全球范围内是不是没有对等的竞争对手?
韦思岸:确实互联网金融就是在中国起源的,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名词就是来自于中国。可能是因为,中国的银行没有美国的银行那么创新。当然,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稍微慢一点。互联网金融是一个三赢的局面,对于政府对于人民对于互联网企业都是共赢的。